<nobr id="pgoge"><button id="pgoge"><kbd id="pgoge"></kbd></button></nobr>
              首頁 領導關注 相關政策 環(huán)保在行動 訪談實錄 和諧家園 理論文章 三江源大事記 美麗三江源

                兩個藏族少年和一本“肖才仁”成長日記

                來源:青海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9-04-18 11:23    編輯:馬秀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哥,你看它多乖。”站在牧場的圍欄邊上,康嘉昂加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白唇鹿。摸著鹿角的多杰扎西笑著說“:那當然,它是我們的朋友!” 更求然丁供圖

                  好朋友。

                  兄弟倆和“肖才仁”在一起。

                  兄弟倆觀望“肖才仁”。

                  草場圍欄內的“肖才仁”。

                  “這一天我和弟弟要主動保護一個動物,它是一只可愛的小鹿。因為它以前沒有生活在鹿群之中,所以我和弟弟要每天去看它一次。”

                  ——摘自多杰扎西的日記《陪伴第一天》

                  2018年9月29日晚,14歲的多杰扎西坐在桌子前,打開本子,專注地寫著。這本日記的主人公是兩個藏族少年和一只白唇鹿。

                  故事得從兩年前說起。

                  當時,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治渠鄉(xiāng)江慶村一戶牧民在山上發(fā)現(xiàn)了這只年幼的白唇鹿,看它身體十分虛弱便將其帶回家照顧。漸漸地,這只小鹿熟悉了牧民家的生活,而牧民又害怕它不能適應野外的環(huán)境,便一直把它留在家中喂養(yǎng),一晃眼就是兩年。眼看曾經瘦弱的小鹿越長越大,牧民決定將其放回山林。

                  碰巧,治多縣民族中學教師東周多杰聽說了這件事,在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和同事更求然丁一同找到了治多縣國營鹿場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夠得到牧場的幫助。

                  “當我們把白唇鹿送到牧場后,一些巡護員告訴我們,像這種人工飼養(yǎng)的鹿想要融入野生鹿群,大概需要一至兩個月的時間。”更求然丁回憶道,由于家人就在這個牧場上班,正在讀初二的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兄弟倆便主動提出要觀察和陪伴小鹿回歸自然的成長歷程。

                  這一連串巧合搭建而成的緣分,似乎一開始就證明了這將是一段非比尋常的“友誼”。從那時起,專屬于兄弟倆和白唇鹿之間的友情開始聯(lián)結。

                  “到了下午,我和哥哥又去看小鹿,給它帶了一些吃的,還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了一條黃色的哈達。以后它和鹿群一起上山,我們很快就能認出它。”

                  ——摘自康嘉昂加的日記《第二周》

                  承擔觀察和照顧任務的兄弟倆很快就適應了自己新的身份,并給這只白唇鹿取了個很有蘊意的名字——“肖才仁”(肖是鹿的藏文之意,才仁是長壽之意)。

                  為了照看好“肖才仁”,除了學習,兩人的周末大多是這樣度過的:拿出兩個蘋果,切塊,和饃饃一起裝進袋子里,帶上家里的相機、望遠鏡,出門直奔牧場。到達目的地,一邊用望遠鏡觀察情況,一邊呼喚自己的朋友。

                  “肖才仁!肖才仁!”沒有意外的話,不出5分鐘,他們就會看到小鹿慢悠悠地朝著圍欄處走來。

                  “一開始我也挺害怕的,怕它咬我。但我看哥哥一點也不緊張,就試著摸摸它嘍。”康嘉昂加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給“肖才仁”喂食的情形,“我把蘋果塊放在手上,把手伸進圍欄,它慢慢走過來,吃掉了蘋果。我摸了摸它的頭,它很溫順,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兇。”即便一開始嚇得小腿直哆嗦,但有了這一次的嘗試后,兄弟倆和“肖才仁”的關系,漸漸親密起來。

                  “我們差不多每天都去看它,它好像知道我們要來,總是在圍欄附近走來走去。除了給它喂食物、撓癢癢,我們還給它拍照片,陪它說話,給它講講我們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當然,還得看它有沒有受傷,有沒有適應牧場的環(huán)境。”為了記錄這段美好的時光,每次看完小鹿回到家,多杰扎西就和弟弟商量著,在日記中寫下和“肖才仁”相處的點點滴滴。

                  “希望我們一直能跟小鹿一起快樂成長,希望小鹿永遠都快快樂樂健康成長。”

                  ——摘自多杰扎西的日記《第四周》

                  “你知道嗎?它知道我們對它好,所以每次都舍不得我們。”在康嘉昂加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和小鹿之間已經如老朋友般熟悉了。

                  很快,他說的這些,在更求然丁老師手機視頻中得到了印證。

                  “他們把寫好的日記拿給我看。坦率地說,我的學生能這么做,我很感動。”出于好奇,放學后,更求然丁跟隨兄弟倆,一同來到了鹿場,并用手機記錄了“三個小伙伴”相聚時光。

                  畫面中,兩個小男孩站在圍欄邊上,慢慢地撫摸著白唇鹿,跟它告別。白唇鹿靜靜站在圍欄內,看著兄弟倆離開的背影,久久不愿離去。

                  其實,對于13歲的康嘉昂加來說,和堂哥多杰扎西一樣,由于父親工作的關系,從小對于白唇鹿、巖羊這些動物并不陌生。也正因如此,在他心里,“保護野生動物”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而是跟動物們做朋友。

                  “那天我們去看它時,發(fā)現(xiàn)有野狗追它,我和哥哥跑了很遠,終于把野狗趕跑了。還有一次,我倆好半天才找到它,都把我急哭了。”康嘉昂加語氣中滿是稚嫩,卻足以看出真心。

                  “你們?yōu)槭裁匆蛣游镒雠笥涯兀?rdquo;

                  “老師跟我們講過杰桑·索南達杰的故事,我自己也上網(wǎng)查過,他都能夠為了保護藏羚羊犧牲自己,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芟駥Υ笥岩粯訉Υ@些動物呢?”多杰扎西性格靦腆,但語氣堅定。

                  記者的心被一種暖暖的感覺漲得滿滿的。

                  4月的長江源頭,依舊大雪紛飛。行進的路程中,車窗外時常出現(xiàn)野生動物的身影。這樣場景,離不開無數(shù)人的付出和努力,當然,這些人也包括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咸文靜 林玟均 羅連軍 )

                  采訪手記

                這堂課,他們教會我更多……

                  對于我來說,采訪孩子,無疑是個充滿快樂的過程。但這次采訪,有歡笑,更多的是感動。無論是從更求然丁老師口中聽說這樣一個暖心的故事,還是親眼看到淳樸率真的多杰扎西和康嘉昂加,他們所記錄的一篇篇日記、“肖才仁”的一幅幅畫像,以及“三個伙伴”的親密合影,都讓人的心頭始終涌動著一股暖意,并不激烈,但絲絲入心。兩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說話畢竟不如成年人那般有條有理,面對陌生人的詢問,緊張、害羞這些情緒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但只要是說起“肖才仁”,現(xiàn)場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特別是康嘉昂加,那股子高興勁兒似乎都能從他水汪汪的大眼睛中滴出來。對于他們而言,保護野生動物并不是一個宏大的命題,而是最自然不過的本能。就像他們自己說得那樣,喂食、撓癢癢、驅趕野狗、聊天……每一件事情似乎都微不足道,但卻讓人印象深刻。采訪中有一段對話,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讓人忍俊不禁。我問他們“,為什么要帶吃的給小鹿呢?”康嘉昂加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見朋友,總不能空手去吧!” “為什么要帶蘋果?” “我覺得蘋果最好吃,我想讓它也嘗嘗。”在他們心中,這只白唇鹿似乎已經不是一只動物,而是一個相識已久的老友。這些脫口而出的答案,看似幼稚,卻充滿著這個藏族男孩對于野生動物最真摯的感情。但對于“肖才仁”來說,似乎也是如此。隔著圍欄,兄弟倆把臉湊過去,它也把臉靠過來,像是撒嬌般輕輕地碰了碰對方的鼻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句話,在這段“友誼”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應該向這樣的少年鼓掌。(咸文靜)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2007-2015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dgshgy.cn]專題制作
              青ICP備08000030號  技術支持:青海省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1. <li id="221xd"></li>
              <span id="221xd"><legend id="221xd"></legend></span>